2025年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于4月23日至5月2日于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啟幕。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A級車展,本屆展會以“擁抱創新 共贏未來”為核心理念,吸引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家中外企業參會。36萬平方米的展區,不僅是汽車科技的競技場,更是無數汽車人夢想與創新成果的展示平臺。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車展首次將展覽延伸至“五一黃金周”,通過與城市文化、消費場景的深度融合,為公眾搭建起一座零距離接觸汽車產業前沿魅力的橋梁,一場關于汽車文化的盛宴正蓄勢待發。
上海車展,早已超越了傳統汽車產品展示的范疇,它更像是一座屹立于全球汽車產業鏈浪潮之巔的燈塔,以其獨特的光芒,引領著技術革新與戰略布局的前行方向。
定義未來出行新范式
上海車展最令人翹首以盼的當屬眾多的全球首發車型。其中,新能源車型占比超7成,智能化技術已經成為這些新車的核心亮點,為產業勾勒出一幅未來出行的畫卷。
極氪9X作為極氪品牌旗下首款混動旗艦SUV,配裝全棧900V高壓架構與1.2兆瓦全液冷超充技術,憑借“充電速度+混動續航”的雙重優勢,欲在高端市場闖出一片天地,為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駕駛體驗。小鵬G7則定位為25萬元級中型SUV,配裝“車位到車位”圖靈AI智駕系統與800V高壓碳化硅平臺,續駛里程高達702公里,目標直指特斯拉Model Y,憑借智能化與續駛里程的雙重實力,發起有力挑戰。樂道L90,作為樂道品牌的旗艦SUV,主打“舒適性+換電技術”,并配備雙腔空氣懸架,營造出舒適豪華的駕乘感受。盡管其智駕方案仍依賴視覺系統,但它正憑借差異化的體驗,在競爭白熱化的混動市場中奮力突圍,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除了這些品牌,諸如鴻蒙智行、比亞迪方程豹等預計都將展示其最新車型和技術。如鴻蒙智行將進一步整合華為的智能座艙與智駕技術,讓汽車不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成為一個智能的移動生活空間。
在當今的電動汽車領域,充電效率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本次車展也不例外,眾多車企在超充技術方面展開了激烈的角逐。極氪的1.2兆瓦超充樁,宣稱其峰值功率領先行業,盡顯強大技術實力。
它也面臨著不小的競爭壓力。車展前夕,華為發布了1.5兆瓦的超充新品,這無疑給極氪帶來了挑戰。比亞迪則有著自己的戰略布局,計劃年內落地4000座充電站,憑借密度優勢鞏固市場地位。這些超充技術的突破,不僅是為了提升電動汽車的補能體驗,更是為了加速超充樁的標準化與規模化落地,讓電動汽車的使用更加便捷,讓人們徹底告別續駛里程焦慮。
在輔助駕駛領域,業界將看到令人振奮的發展趨勢——普惠化與高階化并行不悖。多家車企宣布在量產車型中配裝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如小鵬G7的“圖靈AI智駕”支持全場景領航輔助,讓駕駛變得更加輕松、安全同時,激光雷達也不再是高端車型的專屬配置。零跑B01預計將成為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13萬元級車型,這一舉措有力地推動了輔助駕駛技術向大眾市場的普及,讓更多的消費者能夠享受到輔助駕駛系統帶來的便利與樂趣,使輔助駕駛走進千家萬戶。
從競爭到協同
在汽車產業舞臺上,新勢力與傳統車企之間的競合博弈始終是萬眾矚目的焦點。新勢力各展其能、各顯神通,極氪、零跑等品牌憑借技術差異化策略,在細分市場中奮力廝殺、爭奪份額,于激烈競爭中覓得一方屬于自己的發展空間。極氪以混動路線為突破口,零跑則憑借激光雷達普惠之策,在各自領域綻放光芒。樂道、小米等新入局者,攜自身獨特優勢而來,試圖以強大的生態整合能力破局,為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與創新元素。
與此同時,傳統車企亦在加速轉型的道路上疾馳。大眾、豐田等汽車巨頭紛紛加大在純電動汽車平臺方面的投入,奧迪宣布將推出全新PPE平臺車型,寶馬預計將展示下一代Neue Klasse電動架構。它們正全力以赴適應市場變化,緊跟時代步伐,在新能源與智能化的洶涌浪潮中,努力捍衛并鞏固自己的地位。
在全球化的宏大背景下,車展為企業間的合作搭建了至關重要的平臺。車展將首次舉辦“全球汽車領袖圓桌會議”,特斯拉、比亞迪、博世等企業高管齊聚一堂,共議供應鏈可持續與全球化協作的重要議題。這一活動宛如一場思想的盛宴,讓來自不同企業的領導者們能夠交流經驗、分享見解,攜手推動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全球汽車消費重心逐漸向中國轉移,中國市場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樞紐地位愈發凸顯。外資品牌也紛紛加大在中國本土的研發投入,奔馳宣布在上海設立亞太區智能駕駛研發中心。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外資品牌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更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促使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舞臺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關鍵轉折即將到來
在科技浪潮的推動下,汽車市場正呈現出愈發顯著的分化態勢。超充網絡的加速普及以及1兆瓦以上超充技術的規模化落地應用,宛如一股強勁的“東風”,將大幅縮短電動汽車與燃油車在補能環節的差距。這一變革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層層漣漪,或將使10萬~20萬元級電動汽車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力量。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能夠輕松選擇環保、智能的電動汽車,盡情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體驗,開啟綠色出行的新篇章。
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目前形成了層次分明的格局。高端車型向更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為消費者打造更加高端、智能的駕駛盛宴,精準滿足他們對品質生活和前沿科技的執著追求;中低端車型則以親民之姿,通過以視覺為主的方案實現2+級功能,讓輔助駕駛的便利惠及更廣泛的消費群體,構建起“技術普惠+高端溢價”的雙軌發展格局,為不同層次的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隨著汽車產業的持續演進,產業鏈重構與生態競爭的“戰火”也愈燃愈烈。“軟件定義汽車”的理念如同一顆火種,在汽車行業中迅速蔓延,深入人心。車企與科技公司的合作不斷深化,攜手共進。在這一波瀾壯闊的發展進程中,業界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比亞迪、特斯拉堅持全棧自研的戰略路徑,精心構建自己完整的技術體系,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成為行業的領軍者;而小米、鴻蒙智行則依托生態伙伴的強大力量,構建開放的技術聯盟,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產業的蓬勃發展,展現出強大的協同效應。
2025年上海車展絕非僅僅是一場汽車產品的展示盛會,更是汽車產業變革的生動縮影。從技術的突破創新到企業戰略的調整轉變,從本土企業的崛起創新到全球企業間的協作發展,展會向業界傳遞出一個清晰而堅定的信號:未來汽車產業的競爭,將不再是單一企業或技術的競爭,而是生態體系與協同效率的終極較量。誰能構建起更加完善、高效的生態體系,誰能在協同合作中展現出更強的實力,誰就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的王者。
然而,在業界滿懷期待地展望產業蓬勃發展的美好前景時,也不能忽視那些如影隨形的潛在挑戰。內卷式競爭可能導致整個行業陷入一損俱損的困境;同質化競爭則如同資源的無序爭奪,可能會帶來嚴重的資源浪費;地緣政治風險更像是一顆隱藏的炸彈,隨時可能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這些問題需要整個行業攜手共進、共同努力去應對。只有通過緊密的合作與創新,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擁抱創新才能共贏未來,這昭示了未來汽車產業發展兩大抓手,即創新和共贏。創新不是閉門造車,要開放共享;贏得未來也不是單打獨斗,而是應構建生態,強大產業鏈。相信在這個主題下,上海車展將給業界一個滿意的答卷。(張忠岳)
| 編輯:單茹嬌
| 初審:單茹嬌
| 復審:劉淑梅
| 終審:李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