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5年09月17日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9月16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的2025國際汽車智能座艙大會(ICIC 2025)在蘇州召開。以“AI賦能智艙革新,重構人·車·未來生態”為主題,本次大會共設置1場全體大會、1場高端閉門會、3場關鍵技術會議,3場專題會議,圍繞人機交互關鍵技術、系統與零部件關鍵技術、基礎支撐關鍵技術、智能座艙國際化、測評標準和智能座艙的創新人才培養等方向開展深度探討交流,會議同期設置智能座艙功能實車體驗等活動,來自國內外智能座艙領域的800名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共話智能座艙發展。

中國汽車智能座艙技術快速向上發展
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技術、創新、產品、市場、產業五大體系歷史性轉變,人工智能大模型、多模態交互等技術推動智能座艙從“功能集成”向“場景驅動”、“單機智能”向“群體智能”加速演進,我國相關產業憑借技術與市場優勢持續領跑全球。正如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侯福深所言,智能座艙未來發展要筑牢座艙大模型、高性能芯片等基礎技術底座,強化原創突破;堅持用戶思維,聚焦出行、辦公等場景打造“有溫度”的座艙體驗;深化國際合作,推動中國技術與標準走向世界。
江蘇省科協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馮少東介紹,江蘇省作為全國最大汽車產業集群地之一,已在車載芯片、車聯網、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等領域形成完整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與創新體系;蘇州更是以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轉型為契機,成為長三角汽車產業集聚區的重要力量與全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 “先行者”,正出臺涵蓋核心技術攻關、高端人才引進等領域的支持政策。未來,江蘇省科協將一如既往支持蘇州汽車創新平臺建設,持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匯聚創新動能,與各方攜手推動汽車智能座艙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為江蘇乃至全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開幕式大會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長三角科技交流中心正式揭牌。2023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與蘇州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兩年以來,雙方常態化交流互動、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對接產業需求,形成務實合作,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長三角科技交流中心是雙方合作的創新成果。下一步交流中,將依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自身雄厚的汽車產業資源和創新資源、完善的專家網絡,在科技智庫、學術交流、團體標準、人才培育、國際合作及新型產業生態方面,以蘇州市為支點,為長三角區域汽車產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成為推動長三角地區汽車產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
會上,還發布了《2025汽車智能座艙智能化水平研究》和《汽車智能座艙團標體系研究報告》。本次汽車智能座艙智能化水平評鑒是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重慶大學、招商局檢測車輛技術研究有限公司等單位依照《汽車智能座艙智能化水平測試與評價方法》(修訂版)標準開展研究活動。研究顯示,參評車型智能座艙平均得分達6.78分,其中絕大多數車型穩居6分以上良好區間,頭部車型突破8分。我國汽車智能座艙技術不僅實現規模化普及,性能和消費者體驗也進一步提升,展現出產業整體向上發展的良好態勢。
《汽車智能座艙團標體系研究報告》提出,預計到2026年,團標體系建設目標是搭建好團體標準體系框架,并與現行國家標準體系實現對接;到2030年,將會進一步完善團體標準體系。填補關鍵技術的標準空白;到2035年,目標是在全球范圍內引領汽車智能座艙行業標準的發展方向,使我國的汽車智能座艙團體標準成為國際標桿。
技術讓智能座艙成為幸福空間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吳志新提出,Tesla FSD 本質為 L2 級組合輔助駕駛,其“極簡技術方案+低成本產品設計”具有借鑒意義,但我國“單車智能+網聯賦能”的車路云一體化方案才是終極方向。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創新發展經過10多年時間,“車路云一體化”中國方案的實施過程中,存在比較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整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市場應用的生態和商業模式還不夠清晰,相關領域投資回報不理想,短期難以形成商業閉環。但與科學家不同,工程師在技術開發、技術創新中的基本哲學是,以最低的成本解決問題、推動產業創新發展。也因此,他建議行業關注端到端大模型技術發展,推進車路協同標準化建設,同時,加強大模型上車安全監管,構建國家級數據服務平臺。
北京大學教授、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院士及其亞洲研究院名譽院長、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院士李揮,提出當前 IP 網絡存在“無安全基因”等三大缺陷,傳統防護手段難以應對AI時代攻擊風險。他帶領團隊研發的多標識網絡(MIN)融合區塊鏈技術,通過“數字護照+數字簽證+數字海關”管理模式,可以實現網絡安全指數級提升,并已在多次國際安全對抗賽中驗證其高可靠性,為智能座艙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提供全新解決方案。“目前,智能網聯汽車網絡體系,以IP為架構,特別是在車內網從CAN總線轉向以太網引進后,其內網也變成IP網絡,包括智能駕駛座艙的中央控制器SoC與汽車外網的通信,及重要控制器與周邊幾個域間的控制器也是用IP網絡及以太網鏈路。整個網絡配置給高水平黑客,保留了網絡攻擊的幾大發揮機會。而MIN網絡從理論到實踐證明對安全性有極大提升,通過提出及證明網絡空間安全的牛頓三定律為網絡安全的解決提供一個新的可行方案。”他建議成立學術研討小組,推動MIN-V2X從原創技術到整車長的合作,應用研發及行業標準雙管齊下,從根本上解決車聯網安全及數據隱私保護問題。
“幸福空間”是理想汽車對智能座艙的定義,理想汽車智能空間副總裁勾曉菲表示,自動駕駛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讓座艙將成為車企差異化競爭核心。理想汽車圍繞“三維空間交互、意圖交互、跨終端連續交互”三大方向,構建多區域獨立交互體系,升級“理想同學”為生活服務助手,將實現從“命令執行”到“任務閉環”的跨越,未來還將通過AI Agent跨終端架構,打造“懂用戶、有記憶”的連續服務體驗,提升智能座艙的“幸福體驗”,創造移動的家、幸福的家。
在斑馬智行CPO蔡明看來,消費化趨勢正在牽引智能座艙向“用戶價值導向”轉型,AI 是構建專屬用戶關系的核心手段。斑馬智行已形成“操作系統+AI全棧技術+平臺服務”的完整能力,即將發布的全模態端模型解決方案,通過端側大模型部署實現多模態感知主動智能,推動座艙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陪伴”,重構人車交互新范式。相關解決方案將在明年中裝車量產。
Unity中國副總裁肖蓓蓓介紹,3D實時渲染技術可以幫助智能座艙實現音樂可視化、尤其座艙,AI+等12項創新功能,讓座艙智能。Unity團結引擎已服務全球54家主機廠,賦能120余款量產車型HMI開發,在ADAS可視化、3D導航等場景實現突破,如與奔馳合作打造動態天氣模擬的車道級導航。未來,Unity 將通過技術創新,推動 3D HMI向“以人為本”的場景化創新升級,探索車載游戲、AI+冥想空間等新應用,豐富座艙“第三空間”體驗。(王金玉)
| 編輯:單茹嬌
| 初審:單茹嬌
| 復審:劉淑梅
| 終審:李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