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5年09月28日
來源:中國證券網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26日發布公告,決定對純電動乘用車實施出口許可證管理,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意味著出口的純電動乘用車需通過官方許可流程,旨在規范出口秩序,減少低價競爭亂象,推動行業向技術競爭轉型。
受訪專家認為,出口許可證管理短期內將增加企業運營成本,但長期有助于提升行業集中度與國際競爭力,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從“規模出口”向“質量出口”轉型。
公告顯示,對貨物名稱為僅裝有驅動電動機的具有車輛識別代碼(VIN碼)的其他載人車輛(參考海關商品編號為8703801090)實施出口許可證管理。
商務部市場運行調控專家、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措施通過設定出口門檻,可有效避免無序競爭和低價傾銷,同時保障產品質量安全,促進新能源汽車貿易健康發展。
中國是電動汽車的制造大國、貿易大國、消費大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出口量首次突破200萬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下稱“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8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20.4萬輛,同比增長102.7%。占乘用車出口40.9%,較去年同期增長16.6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占新能源出口的66%。
近年來,我國純電動乘用車出口規模持續增長,但存在一些出口秩序不規范的現象。部分出口企業為追求短期利益,以低價策略快速銷售,其行為干擾了海外銷售秩序,對整體市場環境造成了沖擊。
“實施出口許可證管理制度,并非為了限制出口,而是通過規范企業出口資質,促使出口企業更加注重長期品牌建設、完善海外銷售與服務網絡,使得主流出口的主導地位更加清晰,海外市場競爭秩序更加規范,從而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整體國際形象。”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記者說。
洪濤也認為,該舉措將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產生行業規范化程度提升、國際市場競爭策略調整以及產業鏈協同效應等影響。具體來看,產業鏈方面,上游鋰資源海外布局將更注重與出口資質企業的綁定,確保供應鏈穩定性;下游海事備案、危險品運輸等環節需求增長,推動物流與認證服務專業化?。
此外,公告要求,申報出口資質的企業條件、管理方式、申報程序、出口許可證申領與發放等,依照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原質檢總局、原國家認監委《關于進一步規范汽車和摩托車產品出口秩序的通知》的相關規定執行,海關對出口純電動乘用車的檢驗以現行有效的必須實施檢驗的進出口商品目錄為準。(記者 白麗斐)
| 編輯:單茹嬌
| 初審:單茹嬌
| 復審:劉淑梅
| 終審:李 想